紙張因素
在造紙過程中,為了提高紙張表面的平滑度,通常要加入填料等助劑。如果填料的填充效果較差,紙張在運動或受力時,其表面的填料就會脫落。其次,造紙大都采用再生纖維原料,其纖維短且發(fā)脆,加上造紙施膠工藝存在不足,印刷時受壓印力和油墨粘性的作用,紙張會出現(xiàn)起毛、掉粉現(xiàn)象。脫落的填料、紙毛、紙粉黏附在印版表面,隨著印版的轉動,可能會積聚在刮墨刀上或混入油墨中,當這些物質附著在刮墨刀口時,影響刮墨刀的刮墨效果,造成刮墨不凈,形成刀線。
這種刀線通常較粗,且位置不固定,隨著刮墨刀的串動而沿版面橫向來回移動。
遇到這種情況時,可用軟硬適中的材料,如竹片,小心地將附著在刀口處的異物刮去,刀線一般可消除,且不會損傷印版。如未能消除刀線,則只能停機,將刮墨刀口擦干凈后再開機印刷,如果刀線仍然出現(xiàn)得比較頻繁,則需要過濾油墨,或者更換質量較好的紙張。
油墨因素
1.油墨黏度的影響
油墨黏度應與印刷速度相匹配,高速印刷時,油墨的黏度控制在12~15秒(3#察恩杯)之間;中速印刷時,油墨的黏度應控制在16~18秒(3#察恩杯)之間。油墨黏度過高,對印版滾筒的黏附性過強,不利于刮墨刀將版面多余的油墨刮干凈,印刷品出現(xiàn)刀線的幾率就高。印刷過程中要定時測量和控制好油墨黏度,一般隔20—30分鐘測量一次。
2.油墨干燥性的影響
油墨干燥過快,容易出現(xiàn)結皮現(xiàn)象,如果結皮在油墨循環(huán)過程中未被溶解,一旦接觸到刮墨刀就會黏附在刀口或刀底,產生印刷品刀線。如果油墨循環(huán)系統(tǒng)采用的是敞口墨槽,更容易發(fā)生油墨結皮、結塊現(xiàn)象。為了減少此類刀線故障的發(fā)生幾率,要經常攪拌墨槽中的油墨;根據(jù)需要加入適量慢干劑;如有條件,還可加裝密封蓋,能夠有效地控制和減少印刷品刀線故障。
3.油墨細度的影響
凹印油墨主要由顏料,連結料、助劑等成分組成。如果顏料研磨不充分,顆粒較粗,且不溶于連結料和溶劑中,印刷時停留在刮墨刀口,就會導致印刷品出現(xiàn)細小,不規(guī)則的刀線。顏料顆粒的細度對刀線的出現(xiàn)頻率有直接影響,例如藍墨中所使用的顏料顆粒硬度高,即使經過充分研磨也很難達到很細的顆粒度,在印刷過程中就容易損傷刮墨刀或影響刮墨效果,印刷藍墨時經常出現(xiàn)刀線故障。
4.油墨活性的影響
在油墨生產過程中,一般都加入一定量的活性劑。印版滾筒鍍鉻后也有一定的活性,如果油墨和印版滾筒的活性太高,在印刷時,活性物質就會牢固地黏附在滾筒上,刮墨刀也很難將其刮干凈,從而形成刀線。此時先對印版滾筒進行清洗,清除其表面的活性物質,同時在油墨中加入活性減緩劑消除刀線。
5.油墨質量的影響
油墨儲存時間過長,溶劑平衡發(fā)生變化,引起油墨溶解力降低;或者油墨調配、使用不當,引起化學反應,都會使油墨產生沉淀。在印刷過程中,油墨中的沉淀物容易積聚在刮墨刀口引起刀線,需要更換油墨。
本文出處:樣本印刷 轉載請注明出處
本文出處:樣本印刷 轉載請注明出處